很遺憾,這么可愛的盤子就這么 " 光榮 " 了。我是做高溫陶瓷的,不了解日用陶瓷的具體生產細節,但陶瓷材料都是相通的,就來解答一下,獻一下丑。
陶瓷,有千百種好處,硬度高、強度高、無污染、耐高溫、盛多熱的菜或湯也不會產生有害物質或氣體,等等等等,但,很可惜,卻逃不過 " 脆性 " 這個 " 桎梏 ",特點就是遇到外力時,要么完好無損,要么斷裂。每種陶瓷材料(即使成分相同,內部顯微結構不同,也是 " 不同的材料 ")都有所能承受的極限應力,應力在極限以下,材料完好,但一旦超過極限,則不會變形,而是直接斷裂。
你的盤子,就是 " 斷裂 " 了。
你不是很愛惜嗎?肯定沒舍得摔過。但,材料受到的應力分為兩種:外部機械應力,就是敲擊或摔之類導致的;還有一種,就是 " 熱應力 ",當材料有溫度變化時,內部就會產生熱應力,溫度梯度越大,熱應力越大(盤子或碗的兩個面之間的溫度差也是溫度梯度,也會產生熱應力)。
你的盤子是在不知不覺中出現的裂紋吧?
這么愛惜,大的摔擊等外力肯定沒有,也就是所受的機械應力很??;雖然非材料專業的可能不怎么懂 " 熱應力 ",但急冷急熱會使玻璃碎裂的常識應該是知道的,因此你的盤子應該也會避免從高溫直接丟到冷水中冷卻這種事情。
但小的機械應力是難以避免的,如放到堅硬的洗碗池上時不小心用力大了,發出清脆的聲音;小的熱應力同樣也是難以避免的,如盛裝熱菜或湯的瞬間,或放到微波爐上加熱時,溫度梯度的存在自然會引起熱應力。
雖然這些正常使用過程中的應力很小,按常規不會損壞盤子。
但很可惜,你的盤子雖然看起來很完美,那只是因為盤子外面有一層滑膩的 " 釉 ",欺騙了你的眼睛。其實釉層包裹著的陶瓷材料,甚至包括釉層本身,材料內部都是不均勻的,而這種 " 不均勻 ",..會帶來缺陷,第二會導致受熱時熱膨脹不同。
缺陷部位承受應力的能力會異常低;熱膨脹不同會使同樣的溫度梯度下,產生的熱應力更大,因此熱膨脹差異.大的部位,也.薄弱。
也就是在常規的 " 小 " 應力條件下,你的盤子內部缺陷處或熱膨脹差異較大處,其實已經被損壞了,通常是產生裂紋,剛產生時,裂紋很小。
但陶瓷材料的脆性所帶來的另一個很討厭的特點,就是一旦內部有裂紋產生,后來受到的應力,就有點 " 欺軟怕硬 ",只要有可能,就會匯集到.初產生的裂紋處," 專注 " 地擴大這一條裂紋。當裂紋的擴展還沒有達到能損毀盤子時,就會抓住一切機會擴展。這時外表看起來還依然是完好的,但已經像 " 老人 " 一樣了,內部傷痕累累。而盤子整體承受應力的能力也隨著內部裂紋的擴展而迅速降低,當應力終于達到新的 " 極限 " 應力點時,盤子就很干脆地裂開了。
現在知道了吧?在常規使用過程中,你的盤子內部會 " 變老 ",逐漸變得弱不禁風,受不得一點敲擊。
但如果想買一個內部完全沒有缺陷的盤子,難度是很大的,不管是燒成溫度的提高,還是制作工藝的精細化,都會帶來成本的提高,但也難以做到無缺陷,只會更好。
在超市里買盤子時,有一點簡單的方法,可以有效判斷里面是不是有明顯的缺陷:用鑰匙敲擊一下幾個部位,聲音越清脆,里面缺陷越少,如果可以辨別出雜音,那就是一個殘次品。